我最近读了《宋庆龄传》,大概了解了宋庆龄先生的一生。对她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用几个词来形容她——爱国、执着、无私、女性先驱。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首先是从小的教育的作用。她的父亲是监理会传教士及富商,母亲倪桂珍。她从小就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受到西式教育的她对民主自由的理解走在了前沿。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 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 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所以她从小就有为人类的解放,为进步事业奋斗一生的强烈愿望。在良好的环境下,她被培 养成为一位睿智、稳重的女性。同时,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日子 更是加深了这位少女心中的爱国热情。宋庆龄性格并不像蔼龄、美龄那样大胆泼辣、锋芒毕露,更多的是文静内向,而这腼腆的 姑娘骨子里却是极其倔强。 其次是她对爱情的执着,1915 年10 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为了共同的理想与孙中山的伟大结合,则初次显示出她为了追寻理想勇于牺牲一切的精神,她甚至不顾父母与她断绝关系的威胁。这在那个时代确实是不同凡响的举动。不幸的是 1925年3 月12日孙中山英年早逝,把革命的重担交给了宋庆龄和其他同志。她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解放进步事业,用一种忘我的精神追寻,探索。她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政治原则性和清醒的头脑,威武不屈,富贵不淫,高风亮节,永垂千古。然后是她对革命理想的执着和对大局的清醒认识。 为了追随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她断然与蒋介石集团和家族分裂,与宋霭龄、宋美龄的姐妹之情也受到严峻的考验。她曾经是孙中山背后的女人,但在孙中山政策被蒋介石、汪精卫等门徒背弃后,她勇敢地站了 出来,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在一片白色恐怖中,给被国民党视为匪的共产党以支持。她充分利用自己国母的身份与一切反革命作斗争,这体现了她坚强的一面。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这是真正爱国体现,以全局为重,也就是“国比天大”的爱国思想。并且她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再者是她伟大的无私精神。宋庆龄在生活上很节俭,不是她没有钱。我想一来是因为她念旧,用旧了的东西总是舍不得扔。更重要的是她把大笔大笔的钱用于人类的进步事业, 却从来没有 想到让自己的生活过好点。她心中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事业,是人民,却不曾想到过自己。对于敌人,她则是横眉冷对,揭露起来毫不留情。敌人在她面前,显得那样的渺小、猥琐,甚至不敢抬头正视她。宋庆龄是一个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高尚的人。猥琐, 宋庆龄正是具备了这样无私的品格、坚定的信念,她身上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在那个时代任何见到她的人都能受到感染。她是正义、美好的化身,她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她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她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作为女性她有特的魅力宋庆龄是那个时代一位承上启下的伟大女性, 在她身上, 我们能看到传统女性的一些美德,比如奉献、俭朴、忠贞,对传统之美的继承,比如热爱手工艺等, 也能看到属于现代女性的许多品格,她独立,聪明,勇敢,要为大多数人谋福祉的革命主义情怀,尤其是,她是作为中国早年少有的女性政治人物而被载入史册的。 可以说她是一个女性先驱。她有句话这么说 “妇女解放不会是别人装在银盆子里给我们送上来,我们必须自己争取解放。”可见她在妇女的独立和解放上表现也比较先进。1949 年 12 月,宋庆龄被推荐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1951 年 9月18 日,在北京接受 1950 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旋将 10 万卢布的奖金全部献出,交给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宋庆龄是我们应该始终铭记的国母。1981年,宋庆龄因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北京寓所逝世。党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决定举行国葬。她与世长辞了,宋庆龄能成为人们敬仰的伟大女性,成为正直、善良、勇敢的化身,成为民族精神的烛光,她为维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凛然正气,经受住了考验。
一是亲情关的考验。蒋介石背叛国共合作后,政治道路的不同,使宋氏兄妹分道扬镳。然而,将革命理想看得高于一切的宋庆龄,忍痛割舍兄妹情,坚定地走上了捍卫真理的道路。这对重情重义、热爱家庭的宋庆龄来说,是难过和痛苦的。每当逢年过节时,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折磨着宋庆龄,但她已克制和理性,坚持自己所走的道路。这并非她六亲不认,而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所使然。
二是贫穷关的考验,宋庆龄与权贵决裂,与艰难相伴。她在大革命失败出访苏联时,经济上遇到困难。在国内坚持斗争时,她曾多次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对当权者来说,只要宋庆龄不再多讲话或略示妥协,马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宋庆龄不为所动,坦然地用精神的充实去驱赶贫穷的阴影。
三是生死观的考验。1929年6月,宋庆龄参加完孙中山迁葬仪式后,国民党让她竭力留在南京,诱使她承认南京政府是孙中山的合法继承者。宋庆龄不为高管厚禄所动,坚持回到上海的寓所。1932年底,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残害进步人士的暴行,宋庆龄多次收到特务机关的恐吓信,警告他停止活动,否则以暗杀手段对付。枪声吓跑了怯懦者,却激发了宋庆龄顽强的勇气。
经受过亲情关、贫穷关、生死观考验的宋庆龄,以无所畏惧的正气和勇敢,闪烁出夺目的光芒。在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也有个经受考验的问题,应当学习宋庆龄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气节和风范,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去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袭,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